元宵節(jié)又稱燈節(jié),正月十五鬧花燈,燈兒多得數不清,這是歷史悠久的傳統(tǒng)習俗,正月各地每年都要舉辦各種獨具匠心的燈展,現代化手段用上以后,燈展更是神乎其神,惟妙惟肖,吸引了更多的人欣賞,直到正月十六。
古老的“運河水上燈會”自古就是拱宸、湖墅地區(qū)重要民俗活動。1998年拱宸區(qū)恢復舉辦這一流傳甚廣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活動,并正式定名為“運河之春”元宵燈會。今年2月23日至25日,拱墅區(qū)第16屆運河元宵燈會隆重登場。燈會以“金蛇送!ぶ赀z”為主題,秉承熱鬧、有序、安全,更加注重節(jié)儉,全力營造喜慶氛圍,為群眾增添“年味兒”,過一個歡樂喜慶的元宵佳節(jié)。歷經16年打造,“運河之春”元宵燈會已成流淌著的運河民俗文化。
歷年燈會圍繞農歷新年的生肖主題,從1998年“運河之春·虎年騰躍鬧元宵”開始,歷經“玉兔呈祥”“世紀龍躍”“金雞迎春”等等,到今年的“金蛇送!,已積淀成為完整的運河民俗文化活動。同時,結合厚重的運河文化,依托運河文化廣場、信義坊廣場、小河直街、賣魚橋、拱宸橋、勝利河美食街和西塘河臺灣美食街,沿12公里古運河,推出了極富地域特色的“湖墅八景”及橋(拱宸橋)·塔(香積寺塔)·園(高家花園)·潭(珠兒潭)等人文歷史景觀系列組燈和“十里銀湖墅百米風情畫卷”等創(chuàng)意彩燈。各種燈飾將運河夜景裝扮得流光溢彩,藝術地再現了古運河畔帆檣卸泊、百貨登市、行棧密集的繁華景象和武林門外“魚擔兒”“米擔兒”的生動場面,結合運河兩岸的火樹銀花及百余串大紅燈籠的亮燈,成功營造了“十里銀湖墅”和“天上銀河落人間”的璀璨意境。
近年來,燈會圍繞運河文化名區(qū)和運河文化帶建設,巧妙結合運河綜保和亮燈工程,有機融入運河申遺等元素,燈會內涵越來越豐富,形式越來越新穎。既有傳統(tǒng)燈會的傳承,又有新式燈會的創(chuàng)新,將悠遠的歷史文化與現代的花燈展示完美結合,呈現一派“千年古運河彩燈搖曳映兩岸、十里銀湖墅火樹銀花不夜天”的壯觀場景,使得杭州“老底子”的民俗節(jié)慶活動煥發(fā)出新的生機和活力。最為難得的是南運河水上燈會與陸地燈會相得益彰,別有不同凡響之處。陸地燈會以“集大成”為目標,重在營造地域文化品牌特色。水上燈會則注重群眾的參與體驗,“舟在水上行、人在畫中游”,利用運河兩岸亮燈工程、各種燈彩、漕舫船、群眾文化活動,打造一條流動的民俗風景線,凸顯運河的生態(tài)、文化、景觀、休閑功能與特色,再現江南水鄉(xiāng)的傳統(tǒng)風味,力求“水上、船上、岸上”三者融為一體,營造一個“民俗的盛會、燈彩的海洋”。
多年來,燈會按照“熱鬧、有序、節(jié)儉、安全”的原則,既辦得喜氣洋洋、貼近群眾,又注重循環(huán)利用、勤儉節(jié)約。結合運河綜保和亮燈工程推出的創(chuàng)意彩燈,可以長期使用、反復使用,實現了燈會的長效化、常態(tài)化!昂司啊钡热宋臍v史景觀系列組燈,每年只要稍加改裝,就可重復利用。群眾自制的各類彩燈更是主題鮮明、選材環(huán)保、形式多樣、極具創(chuàng)意,為燈會平添了不少樂趣。燈會整體格局以“運河文化廣場”為主,各街道、各社區(qū)等輔之以不同的主題,因地制宜開展一系列民俗傳承展示活動、文藝晚會、燈謎競猜、團隊表演、電影展、戲曲匯演等群眾文化娛樂活動,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就近賞燈,并通過各會場間的呼應互動,全力營造盛世、和諧、喜慶的節(jié)日氛圍。
元宵節(jié)當天,在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,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,以示慶賀。出門賞月、燃燈放焰、喜猜燈謎、共吃元宵,合家團聚、同慶佳節(jié),其樂融融。
- 相關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