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于我國東部沿海,黃河下游的山東省,春秋時為齊魯之地,在孔子的故鄉(xiāng)歷代元宵燈會形成帶有濃郁齊魯文化色彩的年節(jié)活動。地處山東中部的淄川縣,現(xiàn)已劃歸淄博市。元宵張燈,前后凡三夜。俗日十四主麥,十五主谷,十六主豆。月明風恬者收登也。臨水者多放河燈鄰近的齊東縣,元宵沿戶張燈飲酒作樂。十四日至十六日,初昏時有風則歉,無風則豐,謂之占歲燈。位于山東省北部的沾化縣,元宵燈會的游樂活動可謂別出心裁元宵節(jié),家懸燈於門,燃燈於天地家廟及各處所。好事者或扎呼臺高丈余,上分內(nèi)外,懸花紅于檐前,以樹彩標。此晚燈燭輝煌,花炮震爛臺下傾耳者,不可勝計。鼓罷發(fā)呼如射覆狀,一呼百應(yīng),得之者金鼓迎上,給花紅。樂人高歌侑酒,三觥而下,喧嘩幾通夜。位于山東西南的城武縣即今成武縣,正月十五蒸面繭,前后三夕,設(shè)面燈置戶慵幾榻罌釜問。相去不遠的曹縣,上元張燈,火樹銀花,三日不絕。俗尚雪花燈,凈白連史紙剪成,一歲之力,止成一燈。外標雪花,內(nèi)行連環(huán)細錯,有三層四層,極其工致。當前惟楊氏燈至七層焉。每逢佳節(jié),戶懸此燈,一望縞素繽紛,如同雪幕,游人遍歷,因占女工焉。又元宵士女過石橋游烈女寺,城內(nèi)艮方、李光祿賜葬處,翁仲拱列,有疾者是日往炙石人,而游觀士女,絡(luò)繹成隊,與省會都下略相似。
位于山東半島東端的登州府,治所在牟平,上元好事者作燈謎於通衢。群眾觀之。謂之打獨腳⑥。在牟平以西,北臨勃海的招遠縣,元宵節(jié)放燈三日。街市相對掛彩繩,綴系燈其下,謂之過街燈,庭中設(shè)宴,放筒花餅花。大小不一,雜以火炮起火,謂之放散花,市肆巷,則居民斂錢,架煙火放之,謂之放大架花。又有好事者陳百戲,鳴鑼鼓為節(jié),嬉游競夜。
在山東省會濟南,上元燈市,至十八日止。隔五六家,即安一燈架,高約丈許;蚯恫A,或糊紗絹,彩畫各劇,謂之燈牌樓,街衢恒如白晝。
位于山東北部的惠民縣,元宵,張燈火,放花炬,酒筵樂歌,競為歡會,前后凡三夜。三日內(nèi),有風為歉,無風為豐,名日占歲燈十六日,男女盛飾游眺,日旰始散,名日走百病。
明時兗州府治所在滋陽,即今山東的兗州。張岱撰《陶庵夢憶》對這里的煙火有詳細的記載兗州魯藩煙火妙天下。煙火必張燈,魯藩之燈燈其殿,燈其壁,燈其楹柱,燈其屏,燈其座,燈其宮扇傘蓋。諸王公子、宮娥僚屬、隊舞樂工,盡收為燈中景物。及放煙火,燈中景物又收為煙火中景物。天下之看燈者看燈外,看煙火者看煙火外,未有身入燈中、光中、影中、煙中、火中、閃爍變幻,不知其為王宮內(nèi)之煙火,亦不知其為煙火內(nèi)之王宮也。殿前搭木架數(shù)層,上放黃蜂出窠,撒花蓋頂天花噴礴。四旁珍珠簾八架,架高二丈許,每一簾嵌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禮、義、廉、恥一大字。每字高丈許,晶映高明。下以五色火漆塑獅、象、囊駝之屬百余頭,上騎百蠻,手中持角牙、犀角、珊瑚、玉斗諸器,器中實千丈菊、千丈梨諸火器。獸足躡以車輪,腹內(nèi)藏人,旋轉(zhuǎn)其下。百蠻手中,瓶花徐發(fā),雁雁行行,且陣且走。移時,百獸口出火,尻亦出火,縱橫踐踏。端門內(nèi)外,煙焰蔽天,月不得明,露不得下?凑叨烤饖Z,屢欲狂易,恒內(nèi)手持之。昔有一蘇州人,自夸其州中燈事之盛,日蘇州此時有起(煙)火,亦無處放,放亦不得上。眾日何也?日此時天上被煙火擠住,無空隙處耳。人笑其誕。于魯府觀之,殆不誣也。
相關(guān)閱讀:
山東青州仿真恐龍展
- 相關(guān)閱讀